在2022届北大图灵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
本文原无标题。杨老师问我该起一个标题时,我想起2018年清华北大联名毕业歌《少年游》的末句“愿心中宇宙,相融纷繁气候”,正如本文立意,故以之为题。
各位尊敬的老师和50多位优秀的同学们,大家好!我是郭资政。作为图灵班第三届毕业生之一,我感到非常荣幸,作为这个温暖团结集体的一员,与各位共度三年学习与研究的时光,我感到十分幸运。
三年来,无数回忆与瞬间让我们彼此连接。我们曾在离散、机器学习、计算理论的课上一起整理notes,组成小组攻关研究复杂问题,这种课程形式让我们在求真、批判与互助中共同进步,难能可贵的学习乐趣与同学情谊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。让这种联系更加紧密的,有前沿中心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学术活动,有多彩的课余活动,有学生科研论坛和学术讲座,也有团建桌游和披萨大餐。疫情占据了三年时间里的两年半,但这没有消解我们的联系。图灵班带我们在计算与智能科学中探微,培养我们科学素养和能力,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自己。
我在很多场合都介绍过图灵班,总会引用John的一句话,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,并付出自己的全力,we need to find things we enjoy and devote ourselves into it. 如果做的是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,那走路也在思考问题,睡觉的时候梦里也在思考问题。从这个角度,我最想感谢的是图灵班的科研轮转,这个机制帮助很多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,也包括我在内。不仅如此,陈宝权老师还手把手指导我们如何做报告,如何发现问题,如何读论文等等,我也是在当年前沿课上被陈老师点起名来回答问题的同学之一。真正开始做研究了,我才更能意识到做一个好的报告有多重要。
John除了叮嘱我们寻找自己兴趣以外,还有一句话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。他说希望我们图灵班的同学去从事basic research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。在这里basic research是和applied research相对的概念,一个是基础研究,一个是应用研究。以前我只会从字面理解John的意思,于是曾经跟同学调侃说我辜负了John的期望,因为我在搞应用。不过,随着理解的深入,我发现我搞混了两对概念,John并不是让我们都去做纯理论的研究,而是希望我们能够把好奇心作为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第一驱动力,而这才是基础研究的真正定义。至于具体方向的区别,那应该叫做理论和实践,theory or practice。喜欢理论一些还是喜欢实践一些,这个偏好对不同的人来说是千差万别的,需要我们探索自己的兴趣才能给出结论,比如说我个人就喜欢偏实践一些,不太能接受太多的抽象层次,我希望我能看到我的研究如何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。再进一步说,其实理论和实践本身也是不分家的。比如,芯片设计里的布线问题,就是TCS里的斯坦纳树近似问题,我们两个学术圈经常互动。我自己对时序分析的工作,也有GPU加速的实践和算法改进理论之间的结合。有的领域比如计算理论,可能是纯粹由好奇心推动的,而其他的领域,除了好奇心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推动力。在我看来,多一些推动力并不是坏事,只要我们不把好奇心丢掉就好了。进入图灵班时填写的personal statement,我们描绘了对科研的好奇;轮转选择方向时,我们依靠了对课题背后未知世界的好奇——好奇心是我们走上科研道路的初心,图灵班培养和保护了我们的好奇,并让他们崭露头角。将来我们走上各自科研和工作的岗位,这份初心可能会变得奢侈,但我仍然有信心,相信我们在将来的科研和工作中,能够做自己喜爱的研究,能够用好奇心来点燃自己的热情。
Overleaf上离散数学的notes,编辑日期早已停留在了2019年12月31日,我们的记忆也尘封在了几年线上与线下的时光里。我想感谢John和其他为图灵班的培养尽心尽力的老师,感谢所有科研轮转的导师们,感谢所有曾与我共同探索、学习、进步的同学们。毕业以后大家各奔东西,有同学留在国内,有同学出国深造,疫情的阻隔可能让我们几年见不到面,怀念与不舍的同时,希望大家将来能够做出杰出的成果,能拿到图灵奖,这样我也能说一句我曾经和图灵奖得主在一个班里学习。但是,拿图灵奖不是最重要的事,我希望大家无论在何时何地,都要保重身体,祝我们每个人平安、健康、快乐。
谢谢大家。